理念体系构建
“现代学校变革首先指向教育价值观的变革,需要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学校培养目标有一个符合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重新定位。”
——叶澜教授
学校在“转型的蓝海”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核心且紧迫的便是从过去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转向如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这一转变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对学校发展路径的深刻重塑,它迫切要求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转型。
研究院在上百所学校发展咨询服务中,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持续总结摸索,深知新时代的学校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其关键在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变。核心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能够引领学校发展、凝聚团队共识、促进学生成长。通过持续不断地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行动准则与精神追求,所凝练的理念就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期间内发挥指引作用,才有可能改变文化理念与实践脱节,即“文化理念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成为装饰性的标语或挂在墙上的口号”的困境,学校才能真正累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积淀。
01
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学校文化是什么?应当做什么?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又应当怎么去培养?或者说要让师生过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活?学校在社会治理当中又应当起到怎样的功能作用?学校文化中的理念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就基础教育而言,学校是成人的地方,这是总纲;学校应当植根于传统,传承民族和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成果,以此育人;学校应当过一种既有文化品位和理想信仰,又有烟火气息的生活;学校应当担负起塑造国家公民美好素养的任务/使命。
因而,我们对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是有深层的理论根基的,即植根于传统,立足于现实,而同时当有宏大的视野,确立五大原则:其一是植根于学校文化传统,传承优秀的学校文化;其二是继承区域文化传统,传承本土文化;其三是尊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华价值;其四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精神;其五是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使理念切实可行。
当我们完满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做到了以上五点,优秀的学校文化就能够很好地建立起来。
02
学校文化理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