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家校社协同推进校园阅读向全民阅读延伸
今年4月23日,迎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
近年来,书香校园与书香社会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其中儿童阅读备受关注。
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为全民阅读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网络普及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正迅速重塑阅读生态,给儿童群体带来深层阅读危机与认知危机,让阅读工作站在了关键转折点。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手捧世界,穿行未来”为题,携手专家共话阅读、人工智能、心理健康等时代课题。
本文将结合专家建议,探讨如何助力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坚守核心素养,重塑强大学习力;学校怎样进一步深化校园阅读建设,推动整体教育发展,促进全民阅读;以及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阅读喜好,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一起来看——
守住内核和素养
重塑未来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保持阅读还重要吗?中国青年报社发布的《2025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显示,89.9%的受访青少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守”内核力
作为知识传承最基础且关键的手段,阅读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教育根基,更是达成“五育并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支撑。人工智能或许终将改变阅读的形式,但文字承载的人类情感、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文化传承的精神血脉,永远无法被算法替代。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学校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技术浪潮中守护阅读的温度、拓展思想的深度。
“创”竞争力
当下,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信息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学生该如何应对,才能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成长坐标系,进而筑牢未来竞争力的根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欣歆教授提出“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学习力就是发展力,发展力就是未来生存的竞争力”的观点,精准切中时代脉搏。
当人工智能逐步接管阅读过程中的信息筛选、重组、提炼环节,学校必须探索新时代的“阅读之道”,引导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向经典、向社会、向实践学习。
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骆龙衍提出“85%经典阅读+15%碎片化阅读=阅读心流”的观点。他认为,在“不变”与“变”之间,读者能够更好地建构和解构知识,推动认知不断迭代,螺旋上升。
在快节奏中“慢”下来,在碎片化中“深”下去,更要通过读思结合、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实现认知能力的战略跃升,真正做到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从知识积累转向思维锻造,从工具依赖转向价值引领。
作为育人主阵地
学校如何深化校园阅读建设?
推动校园阅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学校需将阅读纳入重点工作,阶段性对阅读行动进行科学诊断与精准评估,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系统规划并制定顺应时代趋势的阅读行动方案。学校可依托专业力量,依据校情开展从顶层设计到具体阅读教育板块构建的全流程指导,运用系统性思维推动阅读长效机制建设,量身定制个性化阅读方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多元立体、层层递进的阅读体系,助力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知识高效积累、能力稳步提升和素养全面发展。
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结合不同学校的阅读建设基础,提出以下推进策略以供参考:
当前,许多学校虽拥有丰富书籍资源,但未结合各学段学生发展特点对资源进行分层、分级、分类。学校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进或开发优质数字阅读资源,打开“科技 + 阅读”通道,让阅读时刻“在场”。
每年世界读书日等节点,学校常开展系列主题阅读活动,但形式单一。可优化创新内容与形式,设计更多基于主题或项目的阅读任务(如图书馆项目式研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有挑战、有趣味、有意义的探索。
若学校已在语文学科中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经验,可进一步以阅读为桥梁,贯通各学科教学设计,推动阅读与学科知识的吸收、内化及应用相结合,实现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世界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若学校已初步构建阅读课程体系,下一步应重点提升教师与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开展系统的教师专项培训,建立教育阅读共同体;同时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培养更多领读榜样。
阅读不应局限于世界读书日,而应成为每日自然发生的生活方式。若学校已设置阅读角、图书馆等设施,可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与设计,注重环境浸润,打造学生阅读体验的“境”与“场”,让“书香校园”润物无声。
当前,许多学校在阅读特色建设中成效显著,可提炼成功经验,打造区域或校级优秀案例,借助平台宣传推广,从校园文化建设延伸至全民阅读生态构建,增强阅读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阅读喜好
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在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课堂。
在家庭亲子阅读中,提升家长对阅读价值的认知、倡导亲子共读理念至关重要。阅读本应是愉悦的体验,若抵制孩子阅读某一类型的书籍,或强制读大人自认为的“好书”,很可能导致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阅读喜好?又该如何科学引导?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优秀校长袁晓峰给出了建议。
以阅读为纽带的和谐家风,将伴随孩子一生,使其形成终身阅读的理念与习惯,成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校园阅读延伸至全民阅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大主场。读者传媒与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领读十百千万”读者领读者阅读服务项目,聚焦于全民阅读与校园阅读两大领域,助力区域及学校构建综合化阅读课程、多样化阅读形式、系统培养体系及多维度阅读场景、长效阅读机制,建立紧密的阅读共同体,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进的阅读生态体系,实现全面育人。最终实现以校园阅读为起点,促进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全民阅读的蓬勃发展。当前,项目正稳步推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详询了解。
扫码详询项目
“读者领读者”视频号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官方新媒体渠道,汇聚众多国家级专家的前沿洞见,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平台将持续推出专家学者、教育部门领导、校长名师的深度对谈内容,敬请关注。

本文编辑 | 品牌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