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 | 课程筑基·启航同行:西樵镇课程实施方案构建体验式工作坊圆满收官!
从“困惑”到“共识”,从“理论”到“行动”

2025年2月25日,由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课程实施方案构建体验式工作坊圆满收官。这场体验式工作坊,吸引了西樵镇23所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者、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在“烧脑”与“实践”交织的深度对话中,实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思维碰撞与行动突破!
活动亮点回顾
政策与实践的深度链接
以国家新课改要求为纲,紧扣南海区“2025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示范区”建设目标,聚焦“一校一案”实施中的共性难题,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领导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剖析政策要求与课程实施方案构建的实践结合点,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基于服务上百所学校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在工作坊中,通过本土化案例解析+科学工具包,帮助学校厘清课程实施方案构建的底层逻辑。



工具与实操的双重驱动
打破校际壁垒,组建跨校研讨小组。通过分组研讨+工具实操,从课程背景分析、目标设定切入,在“做”中学,逐步推进课程结构设计、实施路径与评价机制等关键环节的探索。回应课改政策中关于“素养导向、综合育人”的核心要求,帮助学校初步明晰一份课程实施方案是如何真正指引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形成共识、有序开展的。





跨校共研的思维激荡
区别于传统“填鸭式”讲座,工作坊以学校团队共研共创的沉浸式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墙—共识共创—回声墙”的闭环设计,激发多元视角碰撞。这不仅促进校际经验共享,更推动课程实施方案从“纸上框架”向“校本行动”转化。




学员声音——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如何平衡?课时不够?”
“课程如何落地?”
——学员们将困惑浓缩在一张张便利贴上。这些真实的笔迹,既是痛点,更是突破的起点。




学员声音——来自工作坊的真实回响
“对课程系统和构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点赞课程体系主讲教师详细讲各个环节,并附上案例”
——学员们用便利贴写下最直接的收获。这些真诚的反馈,既是对工作坊专业价值的认可,更是推动课程改革从“知道”到“做到”的关键动力。




国基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探索与优势
在新课标、新课改提出后,课程体系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让“素养”在其中真实落地,真实发生?这对原本就难以落地实施的学校课程体系带来了又一高难度的挑战。
近年来,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课程体系项目中,不断研究与实践,以切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育人目标为导向,对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优化,有了五大核心突破和一个重大创新。
核心突破一
建构各学段培养目标,支持学生持续成长
依据皮亚杰建构主义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围绕学校办学与育人理念,建构各学段的培养目标(表现性目标),以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支持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解决“育人画像清晰,但往往缺乏落地抓手”
核心突破二
推进领域课程群建设,实现课程综合育人
聚焦特定领域构建课程群,打破学科孤岛,促进课程协同发力。帮助学校有序推进学科发展质量提升计划、开展跨学科整合,使课程体系实现素养导向、层层递进、丰富立体、综合育人。
——解决“‘课程融合’‘增强学科实践’‘从分科走向综合’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路径如何规划。与教学任务关联度不高且数量较多的校本课程,往往加重教师的工作负荷 。”
核心突破三
运用科学方法与工具,增强课程内容活力
通过SWOT诊断等工具,探寻课程“增长点”,科学配置新增课程,以此建设起真正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选择,又能让教师更清晰自己的目标站位、行动要求和发展路径,赋能学校“一校一策”。
——解决“课程内容沉旧,甚至‘停摆’”
核心突破四
优化课程与教学设计,切实落实育人目标
以 Ubd 理论、建构主义及元认知理论为基础,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定知识(K)、概念性理解(U)、能力培养(D)三大目标,配套科学评价标准与量规,创设真实情境、真实任务等,将育人目标有效落实到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
——解决“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往往重顶层规划,轻落地实施,尤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核心突破五
建立系统的评估机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定期评估外在环境、学生发展需求,教学方法以及家校社资源,依此动态更新课程目标、内容与资源。让课程体系实现自迭代、自更新、自升级,促进课程、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引领学校迈向良性、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解决“因缺乏对课程体系建构的底层逻辑的了解,容易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呈现出‘老化、固化’样态。
重大创新之
研发和落地“课程体系构建专题工作坊”
在课程体系构建专题工作坊中,导师基于科学、严谨的流程,配套方法与工具等,引导校领导、行政班子、学科负责人及骨干、年级负责人、班主任及骨干代表等成员内部研讨、共识共创,生成高度适用于本校的课程体系规划蓝本,使课程体系能够支持不同潜能优势与发展水平学生成长,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科清晰科组的发展方向、目标与路径;能够为学校建设可自迭代、自更新,可持续良性发展的育人载体,使课程体系服务于真实活着的人,而不是将活着的人框在固化的体系中。

期待与更多的学校同行,用专业与务实的态度,共同打造“立足校本、紧扣育人、动态生长”的课程体系,让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成长。

本文编辑 | 学校发展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