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风生 | 绘制学校课程地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的时代,当我们要探索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通过导游或向行人询问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我们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后来,随着地图的出现,我们心中有了图景,能够自由地导航到各个角落。同样地,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在于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它应该成为一张指导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教育“地图”,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在哲学上,人们常常探讨人生的三大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构成了人生的核心议题。
同样地,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深思这三个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获得什么成长?这样的思考对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方向和目标。
新课改浪潮下,很多学校鼓足干劲进行课程建设,描绘了一张张完美的课程“蓝图”,但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上,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华而不实,缺乏系统构建的底层逻辑,没有实际承载育人价值。
前不久我们学校发展建设团队到一个学校调研,有位主任跟我们讲了一个案例:“学校做了一系列的礼仪课程,我们给四年级的孩子们做成童礼,上了两个多小时的课,课堂场面也非常好,后来我私下里满怀期待地问孩子,你有什么收获吗?”结果有一位孩子说,“我只是罚站了半天而已”。
可见,学校的课程实际上是与学生分离的,看似做了一系列的礼仪课程,规整有序,若只是校领导意识层面的图景,而不是基于学生立场,就像天上的云朵,美则美矣,却轻飘飘,落不到实处,也无法成为孩子手中的棉花糖。
如果课程体系不能形成一张系统的图景,学生就会在零散的课程学习中陷入知识的迷宫。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认知地图”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通过设置白鼠走迷宫的迷津实验提出的。他将白鼠放置在一个多通道的复杂迷宫中,通过食物引导白鼠爬行。随后他观察到,即使在没有明确奖励的情况下,白鼠也能够学会在迷宫中选择正确的通道找到食物。这是因为白鼠在探索迷宫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认知地图,从而顺利找到目标。
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的全景思考,建立清晰可视化的学习路径。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对学校教育进行系统化全景式的梳理,形成课程地图,指导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在全景式的课程地图下,学生也能在心中形成自己的学习地图。
所以课程变革不是漫无目的地撒野,而是基于育人目标核心素养,基于国家课标,基于知识系统并结合学校实际的一种整合,纵向上基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横向上结合国家要求和地域特点,提供的一张完整的学习地图。
在这个课程地图里,有清晰的不同学习目标和各种实现的路径,还有结果与过程的评价。而同时,这个地图也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因为人的不同,路径也随之变化,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课表,却上着不同的课程。
我们需要清晰地认知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去适应未来世界,更是创造未来世界。因此地图只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而不是世界本身。只有让学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在她心中形成的地图,才是世界本身。这么说并非地图不重要,它是我们找到世界真相的工具。
国基团队先后在广州、佛山、湛江、深圳、茂名、韶关、珠海、中山、六盘水、长沙、岳阳等数十多个重要城市,对服务学校的办学过程进行全景式梳理,协助近百所学校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谈校风生——学校文化品牌生成咨询式研讨会》的基础上,继续打造《谈校风生——学校课程地图生成咨询式研讨会》品牌。
学校课程地图生成咨询式研讨会通过2天时间,1场团建、5次培训、6次研讨共创、1V1导师指导,引导校领导深度体验与研讨,助力校领导学习并初步掌握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与方法。
在协助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立足国家政策、学校实际、儿童立场、文化融入四个起点,从学校课程整体化规划、学校课程生态化定位和学校课程多元化评价三个维度,系统全景地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生态化发展。
以下我们将通过服务学校长沙市仰天湖小学的案例,从课程名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群、课程设置等阐述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
仰天湖小学以湖为意象,提出新生态教育,希望以湖之生态映教育之生态。课程是教育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亦如湖面的涟漪,虽小,但环环相扣,层层激荡却能改变湖水的方向,激活整池碧水。基于学校文化品牌,我们协助学校提出了“涟漪课程”,希望学校好的课程能够在学生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涟漪。
一滴水滴在湖面会荡起涟漪,一门好课撞在孩子的心上,会发生什么?应该会是心湖涟漪的层层荡起,是学习的兴趣被拨动,是学习的热情被唤醒,是课程结束后又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次的开始……于是,“让学习向更深更远处漫溯”课程理念也顺势而出。
“涟漪”主要由“圆心”和“圆环”组成。育人目标是涟漪课程的圆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育人目标,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校内融合课程与校外联合课程,由内而外,层层推进。因此涟漪课程体系构建了 “一个圆心,两重圆环”的同心圆结构。并根据志向远、学向高、心向善、行向雅四个方向的课程目标,构建了“梦之涟漪”“学之涟漪”“善之涟漪”“雅之涟漪”四个课程群。最终连成一片课程的湖水涟漪,让小天鹅在湖面嬉戏畅游,从这里向梦想起飞。
课程是学校的主轴、学生学习的重心、教师教学的依据,其规划将影响学校长远之发展。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特色核心在于“整体育人”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战略,追求可持续教育发展。特色化课程建设是当前教育行业对主流价值观的追求,也是学校需求与利益的集中体现。在以“课程”为关键词的时代,越来越多学校重视特色化课程,引领新常态。
而往往学校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会遇到这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校课程建设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学生背景、兴趣和学科需求多样化,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和包容性?
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凝聚全校教师共识和社会力量,让课程体系的建构不再是校领导或教研组的独台戏?
如何让课程体系具有真正旺盛的生命力?如何让课程不只是在教室内的千篇一律,而是深入师生的内心与笑脸上?
《谈校风生——课程地图生成咨询式研讨会》是一个以专家引领,多个学校小组共同参与的咨询式研讨会。研讨会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定准位、聚资源、讲故事、放烟花”的十二字箴言为引领,国基团队以助产士的角色,通过预设场景,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学经验,协同学校领导及教研团队产出属于自己学校的课程地图。
通过《谈校风生——课程地图生成咨询式研讨会》,学校不仅会得到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独特的课程地图,更能掌握一套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底层逻辑和带领团队发展的治理理念,从而真正助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课程如何带给学生希望,是教育当前真正的挑战。而一个有实际价值的学校课程体系应该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践应用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感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构建承载育人价值的课程体系,是应对当下教育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关键一环。
《谈校风生——学校课程地图生成咨询式研讨会》品牌会务,提供学校文化品牌建构、学校课程规划等学校品牌发展项目。更多项目内容请点击下图了解《谈校风生》方案详情。